一直以來我都很相信ANNIE推荐的東西。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ANNIE有幫助。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也有些網路上部落客的評價也值得我們參考.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 |
購買 先天的基因缺陷或後天的基因受損,容易使人具有暴力傾向? 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2013800034227,店家為 樂天書城 | 樂天市場購物網 - 台灣 售價:284 我要購買 |
ANGELA也嘗試積極推荐,並介紹我該商品優缺點。我有去遍尋各大購物網站momo購物、yahoo奇摩購物、博客來、PChome線上購物、ibon mart搜尋優惠價格!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網友也都知道在定價和網路售價會有一定的差距,還有去各大拍賣網站RUTEN露天、YAHOO拍賣收集商品資料! |
其他資料列表: 1.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金石堂網路書店 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Translate this page 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加入博客和facebook 臉書粉絲團!The largest retail books store chains in Taiwan! 書名: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原文名稱:How We Fell: Understanding What Neuroscience Can and Cannot Tell Us about Our Emotions,語言:繁體中文 ... https://store.readmoo.com/book/210023154000101Translate this page
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 揭開隱藏在神經科學下的情緒真貌名 How We Feel : What Neuroscience Can and Can ... 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100Translate this page 自從高二文理分組之後,我就以文科生的身份一路念到畢業,但是其實我的血液裡,還是有流著科青的熱情啊!也因此平常就 ... 英國《衛報》評選2013年最佳心理學作品 售出美、巴、德、希、義、荷、葡、西、韓等多國版權 2008年約翰.肯德魯年輕科學家 ... |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喬凡尼.弗契多(Giovanni Frazzetto) 出生成長於西西里島東南。1995年高中畢業後進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修習科學,于2002年自德國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取得博士學位,是歐洲神經科學與社會聯絡網(European Neuroscience & Society Network)的創始人和諮詢專家,同時也是國際ENSN Transdisciplinary NeuroSchools的協調人。2008年獲約翰.肯德魯年輕科學家獎(John Kendrew Young Scientist Award)。在學時便從事寫作,其作品多著眼於科學、社會與文化等不同面向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並散見於《自然》(Nature)等期刊。現居倫敦與柏林。 譯者介紹
目錄
內容試閱 序言 在實驗室工作時,實驗的步調支配了時間的流動。實驗室是一個遠離現實、遺世獨立的孤島,而這個自成一格的世界,是我從十六歲起就一直想要進入的領域。實驗室中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調配溶液、進行精細的解剖、純化珍貴的分子,或者照顧實驗動物。這些工作環節一個扣著一個,其中有些會打斷我的白日夢,為我指出重要研究的方向;而我則趁隙在實驗日誌上填滿筆記、圖表和各種計算,蒐集所有零散的研究數據,試圖了解隱晦而複雜的人類情緒與心智。 探索大腦的祕密成為一個深刻自省的機會,有如對我所不理解的自己提出問題。本書的書寫猶如解析我以實驗編碼的心智故事,大腦組織、神經細胞和DNA的片段則像是故事的主角,逐一揭露新的真相。 每天傍晚,當我穿著骯髒的實驗外套,日誌上沾滿化學溶液,站在堆滿玻璃器皿的水槽前時,我都會再次審視自己的進度,順一順腦中的想法。我發現無論在實驗檯上多麼努力,永遠都有未竟之處:一個問題會引發另一個問題,每個實驗都等著被驗證,而得到的結果也總有另一種分析方法。故事的下一章,總是早早就在隔日候著了。 在回家的路上,實驗室的事被拋諸腦後,我沉浸在另一個進行中的故事裡。那是生活中的情緒,我是唯一的主角,擁有專屬的劇本,而故事的主軸和發展則有待發掘。在家裡,我面對的是自己的情緒。 情緒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此刻我們感到悲傷,下一刻卻又燃起希望。有些情緒糾纏著我們,有些則迴避我們;有時候情緒讓我們受傷,甚至吞噬我們,卻又在其他時刻將我們高高舉起,或是帶到遙遠的邊際。也因此,有時我們會想擺脫某些情緒,或至少馴服它們,有時卻又想重溫那些快樂的情感。 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每當我以神經學家的身分發表一些新的結果,每個領域的人都會表現出興趣;我若是提及情緒,更是絕無冷場。人們會詢問如何能控制脾氣、如何擺脫不快樂的記憶、如何克服恐懼獲得快樂,甚至如何修補破裂的親密關係。而他們也總是很訝異,即便我身為腦的研究者,也無法回答所有問題。 從偉大的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身上學到的古老智慧告訴我們,發掘出現象的成因,並不代表就能理解現象在生命中的意義。大約在西元前三九九年,蘇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後幾天閱讀了當時非常傑出的科學家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的著作。他聽聞阿那克薩哥拉發現了一種叫作努斯(Nous,即心智)的元素,可以用來解釋萬物的本質,並希望藉此解開存在的謎題。然而,當他了解到努斯不過是空氣或水這一類自然運作的力量,根本無法解釋,更別說是傳達生命之道時,便感到非常沮喪,因為科學並非通往「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的道路。 如何獲取科學知識,同時更加了解自我與生命之道,在接下來的一千年裡同樣是人們亟欲尋求解答的問題。研究所畢業前夕,我偶然翻閱德國社會學家,也是哲學家的馬克思.韋伯(Max Weber, 1846–1920)一篇名為〈科學作為一種志業〉(Science as a Vocation)的手稿,並期望從中發現與我的研究熱誠相呼應的隻字片語。在文中,韋伯以年輕學子為對象,提出科學研究之於個人和生活其他層面的意義與價值,其主旨卻不在鼓勵讀者進行科學研究。對韋伯來說,科學研究肩負將人類智能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的艱辛任務,他將這個過程稱為「除魅化」(德文為Entzauberung)。他認為科學固然意味著人類的進步,卻不等同於充滿意義的人生,因為科學傳授的僅是以「數理計算」(calculation)掌控... |
※其他推薦※
|
資料來源:樂天市場購物網
留言列表